医学上对近视眼分型有哪些方法?
发布时间:2020-12-20 10:20
为了更好地针对具体病情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,需对近视眼加以分型。
1、按照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型 (1)单纯性近视。单纯性近视仅仅是屈光系统异常,使物像结在视网膜前方。其中,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发育过长所致。眼球出生后的18毫米(3岁时)发育到23毫米,15岁前达24毫米。青春朝发展变慢, 25岁以后基本稳定。此时由于先天、后天诸多因素影响,仅仅眼轴发育超常,尚未伴发玻璃体、眼底之病理性改变,亦无弱视,称为单纯性近视眼。这种眼的远视力降低,近视力正常,其它眼组织也都是正常的。因而用适当的镜片矫正效果较好。(2)病理性近视。25岁以后近视仍然发展,眼轴继续拉长,并有眼球病理变化者称为病理性近视或进行性近视。眼组织合并一系列病理性改变,视网膜中央反光减弱、玻璃体轻度变性等。到晚期可合并有近视性后巩膜葡萄肿,黄斑出血,视网膜脱离等。
2 、按发病机制分(1)轴性近视。屈光系统的屈光力正常,但眼球的前后轴长度超过正常范围所引起的近视。高度近视绝大部分也属于此种类型。(2)屈光间质性近视。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发生变化,即屈折率过高引起的近视。例如圆锥角膜、球形晶状体使角膜或晶状体的弯曲度增强;房水成分的变动,或晶状体硬化混浊导致屈光指数的增加;玻璃体液化屈光指数的增加等都可造成近视现象。(3)组合性近视。屈光间质各部之间位置及配匹关系异常。
3、按照近视的程度分(1)轻度近视-3.0D 咀内者。(2)中度近视-3.0-6.0D者。(3)高度近视-6.0--12.0D.(4)超高度近视-12.0D以上,甚至达- 30.0D者。
4、根据近视的稳定性分可分为静止性近视和发展性近视。眼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,一般在25岁左右即可停止,这种近视度数较低,通常为-6.0D以下,称为静止性近视。但是,有一些人虽然年龄已超过25岁,而近视程度仍不断增长,近视度多超过6.0D。有的甚至达到-10.0D至-30.0D,并且每年近视度增加超过-1.0D,称之为发展性近视。
5、假性近视前面所述各类皆为真性近视。此外,还有一种提法 mdash; mdash; 假性近视 。硕名思义,假性近视实质上不是近视,可能是正视,也可能是轻度远视,但临床上,表现如近视那样。实质上是一种调节功能痉挛的一种功能状态。眼精看近的时候,必须要调节,才能看得清楚。看得愈近,需要的调节也愈大,所以物体或书本如果离眼太近,不到33厘米(一市尺),有的甚至不到15厘米,眼睛就要高度调节,睫状肌就要高度收缩。久而久之,不知不觉中会使服睛的调节异常紧张,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痉挛状态,最后失去了调节性,远方视力下降,表现上酷似近视眼,但睫状肌麻痹剂(如1%阿托品眼膏)可使之缓解,医学上称之为 假性近视 (调节痉挛性近视)。6、近视性屈光参差还有一种属于近视眼范畴的类别,为近视性屈光参差,即两眼近视性屈光度相差 -1.5D以上者,称为近视性屈光参差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(1)单纯性近视屈光参差。即一眼正视,另一眼为近视者。(2)复性近视屈光参差。两眼都是近视,其度数不等者。 (3)混合性屈光参差。一眼近视,另一眼为远视者。(4)单纯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。一眼为正视,另一眼为近视散光者。(5)复件近视散光性屈光参差。两眼为近视散光,但度数不等者。轻度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比较常见。绝大多数的病例屈光参差都在2.0D以下(一般规定,低于1.5D的届光参差属于生理性的)。屈光参差使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不同。一般认为屈光度每相差0.25D,物像的大小就要相差 0.5%。两眼视网膜上物像大小差异如不超过5%,仍能被适应;如差异太大,就难以发生融合。也就是说,如果两眼的屈光参差不超过2.5D,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。高度的屈光参差,形成高度不等像,两眼无法融合,因此视力较差的一侧物像常被抑制,以致该眼被长期废置不用,最后必然形成弱视和废用性斜规。为了减少弱视,尽可能减少两眼屈光参差,早期发现并早期矫正,进行手术矫正或戴隐形眼镜是狠重要的。